Scroll to top

[活動紀實]從新冠肺炎看防疫與災害治理:科學與人文的省思

亭仔腳團隊 - 2021-10-16

[活動紀實]從新冠肺炎看防疫與災害治理:科學與人文的省思

亭仔腳團隊

亭仔腳團隊

我們是一群關心臺灣地方公共事務的學術研究者、實務工作者,成立「亭仔腳ㄟ地方治理」網站,以表達對地方事務的關心、觀察、批判、討論與建言,並作為教學個案的交流平台。

亭仔腳於2021年10月2日(六)下午成功舉辦線上講座「從新冠肺炎看防疫與災害治理:社會人文與自然科學的對話」。在前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院長江東亮教授,以及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名譽教授趙永茂教授共同主持下,幾位分別具有醫學和人文社科背景的學者展開了對話。

顏慕庸醫師目前為振興醫院傳染科主治醫師。顏醫師早期曾主動投入2003年對抗SARS的行列,主持人江東亮教授因此表示,顏醫師的行為,可說是臺灣社會資本展現的例子之一。

顏醫師從2003年SARS的管制談起,強調「動線管制」 (traffic control bundle, TCB)的重要性。至於這波COVID-19疫情,他則指出須以「進階版動線管制」(enhanced traffic control bundle, eTCB),確實做到院前分流、汙染分區、節點洗手,讓醫護人員零感染,最終達到醫院保全、醫護保命、社區安全的境界。

其次,顏醫師指出,臺灣先前展現了韌性,一度長達253天零確診,靠的就是台灣的金鐘罩:「醫療酒精與口罩」

接下來,顏醫師強調將源自管理學的六標準差(6 sigma)概念應用至疫情控管的重要性。所謂六標準差,指「透過確定、消除引起殘疵的流程來提高產品品質,降低生產中和商業流程中的變化程度」(請見維基百科)。而在疫情防治下,一旦我們防護了95%左右(2標準差)的疾病風險以後,疫情可初步改善。與此同時,僅有5%的漏洞,甚至<0.01%的縫隙,原本被忽略的環媒風險(fomite transmission,即所謂的汙染物傳播)就會凸顯出來。接下來,仍須判別重點熱區,並加強「動線管制」,才能一層層守住醫療院區和社區。一旦沒有守好,造成的惡性循環就是,大量社區患者湧入醫療院區,造成如臺大醫院在2021年五月出現的「確診患者全面滿載」、醫療量能陷入崩盤危機。

那麼,我們如何以「進階版動線管制」(eTCB)應對COVID-19疫情呢?顏醫師指出,重點在於「eTCB醫療總體分流」與「次分區分層管制」。在分流方面,首先由醫學中心與區域醫院組成之醫療重症應變團隊,建立起「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其次,以社區基層醫療擔任總體網絡之樞紐;同時,建置社區篩檢站進一步協助分流。

至於「次分區分層管制」(layered containment),顏醫師指出,這跟趙永茂教授開場時提到的「多層次治理」可以相互呼應。首先,就國家視野的分層:北北基熱區抗疫,竹竹苗緩衝,中南部冷區社區篩檢站廣篩與分流,就是一例。接下來,地方可將行政區域分出包括數個里或鄉鎮的「次分區」。例如顏醫師在擔任臺北市疾管處處長的時候,就曾將臺北市十二個行政區再分為六十八個次分區。至於其他非都會區,則可以仿長照2.0,以每個偏鄉的一間國中學校當作據點,這是全國都可以採行的策略。2021年這波疫情,新北市根據大數據疫調視覺化,將行政區分為冷區、暖區、熱區、重熱區,並進行分層管理,針對不同熱度的分區,政府則採取不同程度的介入性措施分別防治管理。

除了疫苗施打覆蓋率,顏醫師、陳世英醫師與金傳春醫師等人提出了「閾值組合策略」(threshold-based bundle strategy),透過組合物理性策略(戴口罩、社交距離、空氣流通)、化學性策略(落實酒精洗手之手部衛生、單株抗體及抗病毒藥物),以及生物性策略(優化疫苗施打策略,快速提升群體免疫力)等三大介入措施,防範變種病毒演化。

同時,顏醫師強調應對疫情應有全球一命的集體性、系統性思維,而不是各國片面地追求第三劑乃至第四劑的疫苗施打。他除了認同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於聯合國高峰會時說的「Go Big」。他引用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的話,「全球必須通力合作才能對抗疫情,而不是像目前各個國家分而為治」(One of the biggest lessons is that we must revamp the world’s collective response. This means improving how we collaborate, across all sectors, to protect the global population from a global threat.),以及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卡謬於1957年寫的《瘟疫》(該書也翻譯作《黑死病》或《鼠疫》)當中的一段話:「(我們)不再有個人的命運;只有由所有人與瘟疫和情感組成共同的命運。」(No longer were there individual destinies; only a collective destiny, made of plague and emotions shared by all.),再次強調宏觀的系統性思考才能解決問題,而不是各自的片面性行動。

最後,顏醫師也針對「防疫與科學」的關係,提出一些省思。他引用二十世紀的著名物理學家費曼(Richard P. Feynman)的話表示,我們強調科學防疫的同時也必須認識到,科學存在著疆界也有其侷限性,人類僅在有限的科學與知識疆界內討論,除此之外,這個世界仍有許多我們未知且充滿不確定的,必須謙卑以對。

主辦單位:臺灣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地方治理團隊(王宏文教授)、台灣地方治理研究學會、中華政府與公共事務學會
補助單位:臺灣民主基金會

首圖來源:Supporting the UN response to the COVID-19 pandemic

「亭仔腳ㄟ地方治理」提醒您:
1. 亭仔腳專欄做為網路意見交流平台,文章純為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2.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圖文請註明出處。
3. 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留言時請彼此尊重,若涉及個人隱私、人身攻擊、族群歧視、仇恨暴力、商業廣告等言論,本站將移除留言。

亭仔腳團隊

亭仔腳團隊

我們是一群關心臺灣地方公共事務的學術研究者、實務工作者,成立「亭仔腳ㄟ地方治理」網站,以表達對地方事務的關心、觀察、批判、討論與建言,並作為教學個案的交流平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