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長與縣市議員的互動,平等或恩庇侍從?
在地方政治領域裡,議員和村里長都是基層政治運作的重要人物,當民眾有任何需要時,議員與村里長皆可接受民眾之請託而達成為民服務之使命,而在選舉上,里長可能扮演市長及議員重要的選舉樁腳角色,也可能進一步參選縣市議員。因此,究竟村里長與議員是競爭者還是政治夥伴? 目前國內外較少研究來檢視村里長與議員的互動關係,故針對此一重要議題,劉勳駿(2019)選擇臺北市及屏東縣兩個特性截然不同的縣市作為研究對象,探討村里長與議員之互動關係。選擇此二縣市之原因,在於兩地在政治、社會及經濟條件有很明顯的不同,因此互動關係亦有不同程度的差異。 以臺北市為例,因為是我國政經中樞,不僅交通便利,且資訊發達,因而人民較易獲得所需之相關訊息;因此,民眾大多是藉由報章、雜誌、網路及親友等各方面取得相關訊息後,將需求轉知里長協助解決,如非里長職權或資源所能解決者,再轉請選區議員藉由辦理會勘等方式處理之。 但在國境之南的屏東縣,由於當地各項資訊均不如首善之都臺北市這麼發達,當民眾有需求必須解決時,大多是在資訊掌握不足的情況下先尋求村里長、在地鄉鎮(市)長或市民代表等的協助,而村里長或鄉鎮(市)民代表常囿於本身資源有限,當其職權或資源無法協助解決時,則透過資源較多之縣市議員向行政機關反映、陳情或遊說來予以處理。 由於過去我國之地方政治研究中,研究主題多是縣市議員或村里長之法規、組織、職權、選區經營方式等,很少針對其互動關係,以及政經環境大為不同之二地區進行比較及探索。因此,劉勳駿(2019)在理論上,從以下觀點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