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作球我打:議員質詢的資訊從何而來?
議員質詢,是民主制度中重要的監督工具,也是民眾日常會重視與關心的行為之一。每逢施政總質詢時,議員質詢的行為總會受到媒體關注。例如,某直轄市議員在質詢時,常會贈送市長禮物,以諷刺他的施政與個人行為;曾有某縣議員在質詢時,拿出毒品當作道具,因觸犯法律而被裁罰,引起全國注意;另外,有些議員在質詢時使用尖銳的言語,使政府官員無言以對。議員的這些質詢行為,經過媒體報導後,往往成為茶餘飯後的熱話。那麼,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議員質詢的內容,資訊是從哪裡來?作者繼上次介紹質詢的不同形式,包括口頭與書面質詢的目的、功能與差異外(見議員質詢:表演還是實事求是?),本文試圖從學術觀點,探討議員質詢的內容,並以資訊政治學的觀點,剖析議員質詢的內容會受到什麼因素影響? 資訊政治學的觀點 在台灣,不同縣市的口頭質詢時間各有差異。例如,台北市每位議員的發言時間為40分鐘,苗栗縣則是45分鐘。在有限的時間裡,議員不可能無止盡地提出問題。議員問些什麼問題,取決於其所關注的議題,以及資訊的掌握程度。以資訊政治學(poli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