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方創生:數位田園都市戰略計畫
日本「地方創生」政策係已故內閣總理大臣「安倍晉三」於2014年起所推動的「地方版的安倍經濟學」。該政策希望透過中央與地方政府的協力,創造地方就業(優質工作機會)、鼓勵青年在地就業(或創業),從而打造一個地方新的地域經濟系統;而該系統能夠創造地方經濟「善的循環」,除了擺脫地方衰敗之外,更希望導引地方復興、地方再生與地方發展。 地方創生政策推動五年之後,2019年遭遇「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此時,日本內閣府的地方創生政策內容出現不小的政策轉向(與2018年大不相同);進一步言之,2019年之時內閣府統整地方創生政策第一階段推動的進程,並且著手規劃第二階段的地方創生總合計畫(2020-2024)。就2018年與2019年兩個年份的地方創生的基本方針計畫,最大的差別在於後者導入配合2016年日本內閣府推出的「society…
日本富山市「緊密型城市」的推動經驗與成效
日本富山縣富山市位於該國本州中央的「日本海」側,轄區面積約為1240平方公里,人口為41.2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30人。而這樣的人口密度,位居全日本47都道府縣第43名;換言之,富山市這個城市的空間安排較為「空曠」,全市人口及市轄公共設施「散佈」在全市各個區域。 一、富山市的城市典範移轉 會有上述的城市發展,主要是在2000年以前,整個城市是以「汽車」為主要交通工具的城市設計,因而使得這個城市的空間佈局隨人口的成長逐漸向外「蔓延」;衡諸2000年以前的基底政策邏輯,基本上是「大就是好」(bigger…
日本如何打造「關係人口」
日本男女間的交往,處於「曖昧」的階段稱為「友達以上、戀人未滿」,是一種不上不下、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抑或是「欲言又止」、「么鬼假細緻」的階段。而在該國地方創生相關措施,他們也了解到要讓偏鄉創造出「移居人口」、「定居人口」,這是長遠且困難的目標;短期間應該將其重點放在打造「關係人口」,將進程設定在「交流以上、定居未滿」的階段。 在日本多數的市町村政府(役所;役場)的官方網頁上,大多可以搜尋到各市町村的年度創生計畫,就在各該計畫的前幾頁,一定會鉅細靡遺地交代該市町村從過去到現在的人口變遷,以及未來的人口推移展望。很遺憾的,絕大多數的市町村,其人口的圖示展現,都是左上朝右下的走勢,而且向下墜落的「斜率」,通常是更加陡峭的局面。…
地方分權的變革與推進
台灣近年來,經由中央各部會及各地方政府,逐漸在醫療、環境、交通、教育、司法、預算等議題進行許多審議民主、公聽、聽證、公民會議等民主政治與行政程序的突破與變革,也引起普遍、深入的討論與研究。這些民主治理與開放程序、制度的變革,讓台灣在民主政治與行政的發展上有了許多重大的突破,也帶來許多爭議與討論。如同美國學者Arnstein所提的公民參與的八個層次中,從政治與行政的操縱式參與、教化式參與,到告知、諮詢式的參與,甚至到合夥、授權與公民控制式的參與,在東西方的民主參與、審議的發展過程中,這些類型都有過,只是各政府與社會的互動關係中,隨著政治與社會之間的發展關係的不同,以及政策議題性質的不同,而顯現出各種不同的樣貌。但大抵上也從操縱式的民主到逐漸開放的民主過程中,隨著各國民主發展,甚至經濟、教育、社會發展程度的差異,而會交叉出各種不同的發展程度與案例。從大學與研究者的立場來看,各國的發展與經驗都會出現許多令人驚豔的案例、經驗與類型。台灣地方分權改革就是一個很好的議題(Lawrence…
只在夜間和六日工作的地方議會!?
在日本的「地方議會」(含都道府縣、市町村議會),全部的議員人數為3萬2千多人,總體人數是國會議員的45倍。但該國主要的新聞報導內容,盡是東京都千代田區「永田町」(國會)與「霞ヶ関」(各省行政中樞)的新聞。地方民眾因新聞報導大多知曉國會參眾兩院議長,但對於所屬縣份的議會議長或是市町村議長為何人?這可能就會難倒多數所屬的地方民眾。不少的情況是有些議員登上全國版的新聞,是因為該等議員發生「不祥事」(例如酒醉駕車、議會脫序言論、不當贈賄、猥褻女性、利用公務出國機會打高爾夫球等等情事)爆發後,才讓民眾知道地方議會議員為何許人也。…
日本總務省的地方創生制度
日本對於地方創生政策的推動,是全內閣各省廳所共同努力的目標;並非責成單一部會專責推動,主要推動的單位為內閣府地方創生推進事務局與內閣官房まち(城鎮)・ひと(人口)・しごと(就業)創生本部事務局。而就各部會來說,也會就其主辦政策如何創造地方繁榮、避免東京一極集中、讓人往偏鄉流動、增加地域出生人口等等事宜,推出各省廳(各部會)版的地方創生對策。例如「文部省」就地方大學如何增加地方大學的就學率,以及如何讓學生「在地就業」研提相對應政策;又例如「農林水產省」針對有意發展農業事業的企業免除部分的限制或是對於國有林地放寬使用者及面積的規定。而在「總務省」,業務內容接近於我國「內政部」,其致力於「連攜中樞都市圈」政策的推動,本文擬就其推動的措施及相關個案進行介紹與說明。 連攜中樞都市圈的政策意涵 一、針對人口急遽減少的偏鄉地區 依日本總務省所制頒的《連攜中樞都市圈推進綱要》,打造連攜中樞圈的用意在於日本全國人口持續銳減,偏鄉地區不只是「少子高齡化」,有些地方更出現了「無子高齡化」。預計到了2050年之時,約有兩成的市町村將成為「無人居住」的地域,所以日本學界所示警的「無人町村」或是「地方消滅」,已是日本各界所共同認知的事情。而如何集結偏鄉資源,形成區域共生體系,實為刻不容緩之事。 二、推動連攜中樞都市圈的目的 全日本共計有1,741個市町村區(含東京都23區),多數地方已是「少子高齡化」的現況,而為活化地域經濟、讓偏鄉居民安心生活,所以總務省致力於讓相當規模或是具有中核性質的城鎮,使該等城鎮與周邊市町村「跨域合作」,透過資源共享、互通有無,以提升區域經濟動能,強化都市機能,並增加地方生活關聯的服務內容。就這樣的做法來說,目標是設定在三大都市圈(首都圈、近畿圈、中京圈)以外的地方,輔導形成自立的都市圈。而這樣的做法相對於「平成大合併」期間合併的強烈手段,強調地方合作的作法係較為柔軟的應對措施。 三、活用《地方自治法》7種跨域合作制度中的「連攜協約」制度 相對於我國《地方制度法》,日本涉及地方自治體體制與規範跨域合作的規定為《地方自治法》,該法設有7種例示的跨域合作制度。其中,連攜協約制度不用設立法人組織,作法較為簡便,主要適用於處理跨域合作事務,諸如確立合作基本方針及事務責任分擔的制度。目前全日本關於「連攜協約」的締約總數為319件;而關於形成連攜都市圈的連攜協約數為240件,為該跨域合作制度主要適用對象。就其制度的主要精髓為「事務的共同處理制度」。除了簡便之外,這個制度的活用性高,參與者除了地方自治體之外,尚可包含「民間事業者」,這將有助於形成多層次、多樣行為者(multi-actors)的「城市區域」(city…
日本地方創生體制:觀光地DMO與案例
日本自2014年起大力進行「地方創生」政策,當時的「安倍晉三」內閣,從內閣府(行政中樞)到各省廳(部會),從中央到地方,從制度到實務、從都市到鄉村。該政策的推動務求上下一致、互通有無、截長補短,進而創造「雙贏」乃至於「多贏」的局面。 日本引進觀光地DMO制度的背景 日本內閣國土交通省「觀光廳」…
讓子弟留在大分縣安身立命
不論是日本或是臺灣,投入地方創生是整個政府體系的目標,須由中央及各級地方政府通力合作,不會是中央政府單一部…
臺日合作《鶴鄉戀旅》,推動出水市地方創生
首圖說明:《鶴鄉戀旅》遊戲兼顧教育性質與地方創生之後端行銷,可以讓更多人認識這個日本地方創生成功的小城鎮。 臺灣教育部為了提升國內研究水準及建設世界級的頂尖大學,從2005年開始推行「邁向頂尖大學計畫」(2005年~2017年),為大學打下良好的教學研究發展基礎,2018年接續著「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更希望大學走出脫離現實生活的大學等學術機構的象牙塔(Iv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