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躍的荷蘭地方政黨
在前一篇文章〈荷蘭市府會組成及公民監督〉,我介紹了荷蘭立法與行政部門的組成,以及常見的民眾參與和監督市府運作的機制。在這篇文章裡,我將著重介紹活躍的荷蘭地方型政黨。 荷蘭全國三分之一的地方議會席次,來自地方型政黨 荷蘭市議會議員席次的多寡,係根據城市人口決定。在全國355個市議會中,規模最小的是位於荷蘭北方的斯希蒙尼克(Schiermonnikoog),僅由9位議員組成(城鎮僅有936位居民);而規模最大的,是首都阿姆斯特丹(Amsterdam)的市議會,由45位議員組成,代表862,965個城市人口(2020年之數據)。各城市的市議會每四年選舉一次,採政黨名單比例代表制。無論是全國型政黨或地方型政黨(指只在地方運作,未參與全國政治活動的政黨),皆可在各選區提出候選人,並依照政黨得票比例分配市議會席次。 不同於國家層級的下議院選舉,屬於全國型政黨間的競爭時,荷蘭的地方議會選舉,常見數量可觀的地方型小黨和較多青年群體的候選人。在20世紀的多數時間,地方政黨主要只活躍於荷蘭南部的若干省分。不過,隨著社會力量的蓬勃發展,最近兩次(2018年和2022年)的地方選舉,地方政黨皆拿下該次選舉29%的選票,獲得約三分之一(33%)地方議會席次,表現完全不輸給著名的全國型政黨。 一般而言,全國型政黨在大都會區的表現更為亮眼。更白話的說,全國型政黨在地方議會選舉的成果,較常受到該政黨在國家政治表現的影響,而非其在當地的表現。與此同時,越遠離大都會區域的城市,地方型政黨越有可能斬獲席次,甚至成為地方議會的多數。下表列出幾個荷蘭城市與其市議會多數席位的地方政黨。這些城市的特色是通常位於較鄉村地區,或海島等較為偏僻,人口亦較少的區域。 表:由地方政黨掌握市議會多數的荷蘭城市例子 荷蘭城市佔有市議會多數席次的地方政黨LanderdProgressief…

荷蘭市府會組成及公民監督
說起荷蘭,大家腦海應該會浮現諸如風車、運河、腳踏車、鬱金香的畫面。不過,若要談論荷蘭的地方政治或地方治理,大家恐怕就陌生許多。這篇文章將向讀者介紹荷蘭地方立法、行政部門的組成,以及常見的民眾參與管道。 荷蘭市議會與市政團隊的組成 20世紀的荷蘭,曾有將近400個城市。不過,由於區域整併和城鎮化的關係,截至2020年,荷蘭城市數量為355個,未來還可能持續減少。各城市的市議會每四年選舉一次,選舉採政黨名單比例代表制,無論是全國型政黨或地方型政黨(指只在地方運作,未參與全國政治活動的政黨),皆可在各選區提出候選人,並依照政黨得票比例分配市議會席次。 地方選舉過後,獲得席次的政黨們將展開協商,決定市政團隊的組成。常見的情況,是從各政黨當選的市議員中,指派負責不同政策領域和市政業務(例如教育、交通或房屋政策等等)的市政官(荷文:Wethouder;英文:Alderman;亦常被稱為副市長)。如同國家層次之下議院議員出任內閣閣員的情況,這些擔任市政官的市議員,就不再以議員身分參與市議會討論,而是受到市議會的監督。荷蘭人口第一大的城市阿姆斯特丹,共有10位市政官分擔市政業務,而規模小的城鎮,可能僅有1至2位市政官。一般來說,獲得最多席次的政黨,具有籌組跨黨派執政聯盟的主導權,但得看該城市各政黨的協商成果。有時,即便獲得席次較少的政黨,依舊可能加入到執政聯盟裡面,並有成員上任市政官。 值得一提的是,荷蘭城市的市長(burgemeester)係由市議會匿名的委員會提名名單,經該省的省級官員和中央的內政部核定後,最終由國王任命。市長為市政團隊(荷文:College…
![[活動資訊]臺灣地方宗教的海內外連結、永續經營的現況與挑戰](https://localtw.org/wp-content/uploads/2024/10/600b2b3f-b495-49c9-837b-3d986cfe8ed2.jpg)
[活動資訊]臺灣地方宗教的海內外連結、永續經營的現況與挑戰
臺灣地方宗教長年伴隨著都市化發展而呈現出與昔日農村時代較為不同的面貌,在高度發展的都市化地區,地方宗教為適…
![[活動資訊]女性參政的挑戰與問題](https://localtw.org/wp-content/uploads/2024/10/0c61f27a-738d-46fb-8965-0cbc9fd918eb.jpg)
[活動資訊]女性參政的挑戰與問題
探討東亞地區的性別平等與女性參政時,臺灣經常被視為一個特殊的案例,除了即將結束期的蔡英文總統,乃是亞洲第一…
![[活動資訊]安心問政、認真服務:地方議員的制度性支持](https://localtw.org/wp-content/uploads/2024/09/20240914.png)
[活動資訊]安心問政、認真服務:地方議員的制度性支持
在代議政治下,地方議員肩負監督行政、審查預算、審議法案、服務選民,以及反映民眾需求之職責。根據現行〈地方民意代表費用支給及村里長事務補助費補助條例〉,直轄市與縣市議員的法定收入包括每月研究費,以及開議期間每日1,000元出席費、1,000元交通費與450元膳食費。而在公費助理方面,直轄市議員每月有24萬元助理補助費,縣市議員則是每月8萬元助理補助費。另外,在為民服務費方面,直轄市議員每月有2萬元、縣市議員則是9,000元實報實銷的補助。 顯然,對於地方議員的支持上,現行制度至少呈現出五點現象或問題:第一,制度設計之初,地方議員定位屬於無給職,其主要收入為研究費而非薪資,這與立法委員的定位屬性不同。第二,直轄市與縣市議員的研究費標準不同,也未考量議員年資長短,統一比照其所對應一級機關首長或一級單位主管之俸給。第三,直轄市與縣市議員的助理補助費不同,可能拉大直轄市與縣市議員的服務品質落差。第四,助理費與為民服務費的齊頭式補助下,忽略單一縣市當中,選區之間的人口、面積與交通差異。第五,縣市議員的助理補助費有8萬元,得聘任2至4人,但在基本工資27,470元的規定下,議員實際可聘用的全職助理最多為2人,換言之助理補助費未隨基本工資調漲而調整。 回顧2022年立法院針對〈地方民意代表費用支給及村里長事務補助費補助條例〉的修正討論,朝野立委提出多達24個版本草案。儘管此次修正僅通過村里長事務補助費的調整,但討論過程中,有許多委員亦關心地方議員的相關補助修訂。究實而論,為了促使地方政治朝向良善的正向發展,制度上應提供合理的支持資源,使議員能夠安心問政與認真服務。反之,當相關的制度資源不足時,議員可能就必須兼差董事長、尋求企業捐款,甚至鋌而走險收受建議款回扣與詐領助理費,從而形成政商代議的結構。 基本上,地方議員是許多有志從事政治工作者的第一站,尤其近來各地方議會皆出現青年議員,為地方政治發展注入新血。尤有進者,地方議員未來亦可能成為縣市首長或立法委員,因此地方議員的專業養成是強化民主政治體質的重點之一。爰此,本座談預計邀請地方政府與政治的學者專家,以及現任(或曾任)直轄市與縣市的議員和助理,針對臺灣當前地方議員的相關支持性制度進行研討,並提出未來持續改善之建議,以深化臺灣民主治理之發展。 時間:2024年9月14日(六)上午10:00~12:00地點: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7樓713教室 主持人:林晉章(台灣地方議員聯盟永久榮譽理事長)引言人:王宏文(臺大公事所教授兼所長、台灣地方治理研究學會理事長)與談人:陳秋政(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教授) 劉兆隆(彰化師範大學公共事務與公民教育學系副教授) 陳宜君(南投縣議員,民進黨籍) 劉坤鱧(師範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彰化縣議會議長機要秘書) 主辦單位:臺灣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中華政府與公共事務學會、台灣地方治理研究學會補助單位:台灣民主基金會 報名連結:https://reurl.cc/E6jM7K歡迎對議員監督政府施政之量能等議題有興趣的朋友,一同前來分享、交流!…
![[活動資訊]地方政府面對AI浪潮的數位轉型策略](https://localtw.org/wp-content/uploads/2024/08/20240810.png)
[活動資訊]地方政府面對AI浪潮的數位轉型策略
「數位資訊時代」已然到臨,尤其隨著各種科技資訊介面的「友善化」,使得社會各年齡層、各界人士對於數位產品的接受度越來越高;而民眾對於公、私部門的產品或服務的數位化要求也隨之提高。我國於2022年新設「數位發展部」,即正視5G及物聯網時代、AI浪潮的來臨,對應於數位科技正大幅改變我國的產業生態與人民生活,故而新設此一部會。日本亦於2021年設立「數位廳」(デジタル庁),該廳主要職掌為推動國家與地方行政之資訊化與數位化轉型,以強化對於該國人民的服務;此外,日本的「地方創生」亦已逐步轉型為「數位田園都市國家基礎建設整備計畫」,以加速地方的數位化,透過其應用服務以解決當地的地域課題,進而完善政府的公共服務成果。 因此,本次座談擬邀請政府數位化的學者專家、數位資訊服務業者,以及民間推動相關數位治理服務者,茲就臺灣當前地方政府的數位化發展與其應用進行綜合探討,從而提出未來改善的建議,以有助深化臺灣地方治理的成效。 時間:2024年8月10日(六)上午10:00~12:00地點: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7樓713教室 主持人:趙永茂(台灣地方治理研究學會榮譽理事長、臺大政治學系名譽教授)引言人:趙式隆(臺北市政府資訊局局長)與談人:廖洲棚(空大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廖興中(政大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 洪美仁(臺大公共事務研究所副教授) 黃大昌(臺北市寧夏社區觀光協會總幹事) 主辦單位:臺灣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中華政府與公共事務學會、台灣地方治理研究學會協辦單位:中華民國訓練協會補助單位:台灣民主基金會 報名連結:https://reurl.cc/rvdY8E歡迎對數位治理、AI技術在公部門相關應用等議題有興趣的朋友,一同前來分享、交流!…

後疫情時代下國家的公共治理挑戰-以法國為例
世界衛生組織於2023年5月宣佈結束新冠肺炎的國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全球正式來到後疫情時代,從過去的封控轉為鬆綁,不僅影響全球與區域治理,也開啟各國的公共治理新問題。過往的區域整合強調跨層級治理(gouvernance…

政府與議員在質詢時的攻防戰
地方議會的表現對於臺灣的民主品質相當重要(黃秀端,2018),這主要是因為縣市議員在議會中,對於預算法案的審查和地方首長、行政官員的監督,對地方自治的成效和品質有著重大的影響。在議員監督行政機關的工具和方式中,質詢是議員經常使用的方式之一,也是民眾較為關注的工具之一。因此,本文試圖整理過去關於議員質詢的文獻,並結合作者過去的實證研究,簡要介紹關於議員質詢相關的研究和發展。 議員質詢的相關研究 過去學者對於議員質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議員的提問方面(Questions),這些研究可以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研究試圖分析議員質詢的問題數量,並探討哪些因素或具有哪些特性的議員會提出更多的質詢問題。實證研究顯示反對黨議員傾向於提出更多的質詢問題(Proksch…

日本富山市「緊密型城市」的推動經驗與成效
日本富山縣富山市位於該國本州中央的「日本海」側,轄區面積約為1240平方公里,人口為41.2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30人。而這樣的人口密度,位居全日本47都道府縣第43名;換言之,富山市這個城市的空間安排較為「空曠」,全市人口及市轄公共設施「散佈」在全市各個區域。 一、富山市的城市典範移轉 會有上述的城市發展,主要是在2000年以前,整個城市是以「汽車」為主要交通工具的城市設計,因而使得這個城市的空間佈局隨人口的成長逐漸向外「蔓延」;衡諸2000年以前的基底政策邏輯,基本上是「大就是好」(bigger…

地方治理的發展與未來(下)
台灣地方治理的發展與幾個問題 在西方發展過程中,特別是中央地方會產生一些對抗,各部會也依舊整合力不足。其實政府組織在全國經濟,與地方協力組織協力發展中。網絡牽引及整合力非常雄厚。我們還在區分地方和中央,彼此也都不重視區域或社區企業責任。也怕他們的監督,但其實他們在監督同時也會發展出對公共事務的協助與熱忱,這一點是我們是應當跨過去的。西方今天的發展,也給我們證實,台灣應該要共同面對這些問題。台灣政商企業菁英的過度操控都會擴大負面現象,應藉由區域和公共治理重構城鄉關係,以及政府與社會企業的關係。 政府與政治應該取得更多的信任,重獲都市政權的合法性與提出公民參與、公共議程的參與架構,形成新的城鄉發展體系、建構結合經濟與技術發展的環境發展、文化發展、社會發展、歷史發展、地理發展,以及包容在地及區域發展特色的新城鄉合體發展的新風貌與未來。希望大家能為這個社會多做一點事情,台積電做得到,相信我們民間社會的人才與產業,與各級政府的關係,從對抗到慢慢合作與協力,也一樣可以達到。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我們所發展的新貧富階級對立、經濟社會排擠、經濟國土環境、文化乃至社會失衡發展、貧窮區擴大;都市的健康、環境、文化,以及社會關係貧困化;廣大農鄉地區荒廢與發展退化,形成城鄉嚴重失衡的發展問題,都需要依賴協力治理網絡與制度加以克服。 我們如何透過地方治理發展,促進更新、活化,讓市民城市能夠再度興旺?首先必須促成都市再生,以及重建各階層對地方政府的信任與合作關係,共同進行城鄉治理的改造與發展。也就是我們公共事務,好像是專屬於政府的權力,除了中央與地方政府外,好像跟其他外部沒有關係,就好像公共事務只有他們。但我們希望不是這樣。我們的地方,其實專業團體及熱誠非常強,如果能有更多的協力與合作網絡,也能讓社會很多專業團體更多的進入,進入地方行政及代議系統,來監督、來協助、來融合,讓政官商社三方連結,讓可以透明連結的各種相關體制能夠早一點建立,共同促進這些發展。 其實台灣具備一些基礎了,大甲媽祖繞境活動的文化治理網絡,包含中央政府單位、交通、文化、市政府文化局、鎮瀾宮、區公所、地方社團產業、地方學術單位等等,各單位之間有諸多合作,最後協力創作,造就大甲媽祖繞境,成為全球三大宗教活動之一。我們從文化治理網絡的研究中,發現除了信仰的九天八夜的遶境儀式及活動之外,還有許多武藝文化、戲曲文化、產業文化、藝術文化、觀光旅遊文化、學術研究、宗教研究,以及信奉媽祖的寺廟間的協力合作,共同發展的成果。…

地方治理的發展與未來(上)
地方治理的發展基礎 地方治理基本上有幾個重要觀念:我們過去公共事務好像只有政治、政府、與參與的代議士,事實上公共事務主要還要包含很多來自民間的企業、產業、學校等,社會各種利害關係者,共同參與地方活動。在西方各個國家的公共事務,包含剛才我們講的各局、處、地方有關的政策。有關預算,相關的規劃,其實要多聽專業與在地利害關係者的意見。地方自治是為大家所敞開的,不僅是為了這些地方的官員而打開,這個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地方上各鄉鎮開了很多會,不只是這些代表,地方社區的相關利害關係者、專家都應有機會被邀請,適當參與,以讓社區參與基礎穩固。 這些相關討論,包含聚集不同議題的公聽會、審查會,甚至一些基礎政策,道路規劃、老人社福、體育設施等,諸多討論都應該記錄。這就是公共事務,是政治、經濟、社會等的政策動員與參與、開放與監督。地方治理需有要來自社會的關心與行動投入。民主的強健並不來自政治,而是經濟社會的民主與公共關係的投入與協助。地方治理概念就是讓利害關係者,這些相關專業能夠介入參與並形成公共法律,以及檢討政府的能力。這些包含地方街道的改變,很多也是地方的相當程度參與。地方的很多議題也都需要公開,由大家來討論。他們可能會指責你,但他們會在行動上、財力上、專業上都會貢獻與支持地方的發展。地方治理的過程中,固然部分會造成困擾,但相對也能積極支持地方公共事務。你不敢反對的,他們有些人願意跳出來揭發,讓抵抗力、讓發展、讓資源能夠活化,這是民主政治強健的基礎。 台灣地方總體營造以後,現在地方更有一些創生與創新發展。我們已有很多基礎,但是我們好像把社會隔離、把產業隔離,有些人只在乎政商關係,或與選票、捐款有關係的這些商人。而不重視一般企業、社會的公共關懷與貢獻。台灣在民間投入公共服務發展上也有一定的成長。這個力量如何整合與凝結是非常重要的議題。地方有許多重要的審查會,大家一起面對面的討論,這種文化與制度,這種互動連結與合作精神,能夠結合社會產業將政府變成更為智能的力量。另外,許多會議議案有關公共事務的時候,甚至地方電台是否恢復等,也開放參與討論。討論過程中,許多民眾的熱情,讓我們要感受到民主在地方的實踐,它也會發展出公共機關或政府的免疫力與抵抗力的產生。雖然,有時候某些民眾會兇一點,但是有時候我們沒有來自民間的抵抗力與監督熱情,民主政治是沒辦法健全的(J.…
![[徵求公告]台灣地方治理研究學會籌備會公開徵求會員](https://localtw.org/wp-content/uploads/2019/12/徵求會員.png)
[徵求公告]台灣地方治理研究學會籌備會公開徵求會員
主旨:本會經內政部108年10月8日台內團字第1080282498號函准設立,並成立籌備會,茲公開徵求會員。 公告事項: 一、本會宗旨:本會為依法設立、非以營利為目的之社會團體,以推展地方公共治理之理論知識與實務發展,以解決當前地方公共事務與政策問題,促進台灣地方社會的健全與穩定。…
![[活動資訊] 政黨比例代表制納入地方議員選舉的可行性](https://localtw.org/wp-content/uploads/2024/06/政黨比例代表制納入地方議員選舉的可行性.jpg)
[活動資訊] 政黨比例代表制納入地方議員選舉的可行性
目前臺灣地方民意代表選舉仍採幾個鄉鎮劃一的多名額大選區制,亦即SNTV(複數選區單記非讓渡投票制,Single non-transferable…

日本地方創生:數位田園都市戰略計畫
日本「地方創生」政策係已故內閣總理大臣「安倍晉三」於2014年起所推動的「地方版的安倍經濟學」。該政策希望透過中央與地方政府的協力,創造地方就業(優質工作機會)、鼓勵青年在地就業(或創業),從而打造一個地方新的地域經濟系統;而該系統能夠創造地方經濟「善的循環」,除了擺脫地方衰敗之外,更希望導引地方復興、地方再生與地方發展。 地方創生政策推動五年之後,2019年遭遇「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此時,日本內閣府的地方創生政策內容出現不小的政策轉向(與2018年大不相同);進一步言之,2019年之時內閣府統整地方創生政策第一階段推動的進程,並且著手規劃第二階段的地方創生總合計畫(2020-2024)。就2018年與2019年兩個年份的地方創生的基本方針計畫,最大的差別在於後者導入配合2016年日本內閣府推出的「society…
![[團隊名單]社團法人台灣地方治理研究學會第三屆理監事及工作人員名單](https://localtw.org/wp-content/uploads/2024/01/第三屆理監事會議.jpg)
[團隊名單]社團法人台灣地方治理研究學會第三屆理監事及工作人員名單
社團法人台灣地方治理研究學會於2024年1月7日(日),舉行第三屆第一次會員大會,會中通過新年度工作計畫草案及收支預算表,並選舉出第三屆理監事成員。 同日稍晚,社團法人台灣地方治理研究學會第三屆第一次理監事聯席會議亦選出新任理事長、副理事長、常務理事,以及常務監事。 社團法人台灣地方治理研究學會第三屆理監事,以及學會工作人員名單如下: 名譽理事長:趙永茂(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名譽教授)…
![[活動資訊]地方政府的透明度與監督治理](https://localtw.org/wp-content/uploads/2023/10/地方政府的透明度與監督治理.png)
[活動資訊]地方政府的透明度與監督治理
政府透明不僅包括基本的資訊公開與透明化,亦包括政治透明與財政透明,以及建立當中的課責制度。政府透明不僅有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