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oll to top

觀點交流

Category

地方創生的機會與哀愁

地方創生的機會與哀愁

全球化下地方創生與產業合作發展趨勢 在全球化、工業化、商業化及都市化的浪潮下,形成「都會模仿成長」(mimetic growth)效應,造成人口爆炸、資源耗盡,無止盡的都會、技術擴張,形成失控的都市成長,以及許多鄉村及偏遠地區環境、文化、歷史與地理資源的荒廢、衰敗與更趨邊緣化。由於二次戰後都市化的過度擴張與蔓延,以及都市政商在政治經濟及都市發展政策的主導和壟斷,進而形成都市經濟與社會、環境、文化發展上的斷裂與失衡。 依據英、美等國家的經驗,Jewson,…

趙永茂 2020-01-10
你家附近的人行道比較好?!

你家附近的人行道比較好?!

近年來基於減碳理念,各縣市政府推動自行車政策,鼓勵民眾騎乘「生活化自行車」連結公車站、捷運站及目的地,這種交通方式的轉變,讓步行於大街小巷的市民,更感受到人行環境友善與否的重要性。 然而,我們時有所聞的卻是一些人行道路段重複開挖,造成居民不便甚至浪費公帑的壞印象;而有些急需修補的路段,行政機關卻遲遲不肯進入施工;或是選舉前各地人行道整修爆量、宛如大工地,這樣的反差現象,著實令人好奇。 因政府預算有限,無法完全滿足各地修補破損人行道需求,故實務上,行政機關會將所有建議需求納入年度人行道更新排序建議表內,並依有限的預算資源分配至優先排序的路段。不過,排序順序是否依破損面積、施工的急迫性,還是有可能受到政治因素影響,依長官交辦的優先順序辦理,是一項值得探討的議題。 政治分配理論的三種模式…

王宏文 湯雅惠 2019-09-05
村里長與縣市議員的互動,平等或恩庇侍從?

村里長與縣市議員的互動,平等或恩庇侍從?

在地方政治領域裡,議員和村里長都是基層政治運作的重要人物,當民眾有任何需要時,議員與村里長皆可接受民眾之請託而達成為民服務之使命,而在選舉上,里長可能扮演市長及議員重要的選舉樁腳角色,也可能進一步參選縣市議員。因此,究竟村里長與議員是競爭者還是政治夥伴? 目前國內外較少研究來檢視村里長與議員的互動關係,故針對此一重要議題,劉勳駿(2019)選擇臺北市及屏東縣兩個特性截然不同的縣市作為研究對象,探討村里長與議員之互動關係。選擇此二縣市之原因,在於兩地在政治、社會及經濟條件有很明顯的不同,因此互動關係亦有不同程度的差異。 以臺北市為例,因為是我國政經中樞,不僅交通便利,且資訊發達,因而人民較易獲得所需之相關訊息;因此,民眾大多是藉由報章、雜誌、網路及親友等各方面取得相關訊息後,將需求轉知里長協助解決,如非里長職權或資源所能解決者,再轉請選區議員藉由辦理會勘等方式處理之。 但在國境之南的屏東縣,由於當地各項資訊均不如首善之都臺北市這麼發達,當民眾有需求必須解決時,大多是在資訊掌握不足的情況下先尋求村里長、在地鄉鎮(市)長或市民代表等的協助,而村里長或鄉鎮(市)民代表常囿於本身資源有限,當其職權或資源無法協助解決時,則透過資源較多之縣市議員向行政機關反映、陳情或遊說來予以處理。 由於過去我國之地方政治研究中,研究主題多是縣市議員或村里長之法規、組織、職權、選區經營方式等,很少針對其互動關係,以及政經環境大為不同之二地區進行比較及探索。因此,劉勳駿(2019)在理論上,從以下觀點出發,…

王宏文 劉勳駿 2019-08-25
文化真實性與觀光地景—大學與地方協力治理

文化真實性與觀光地景—大學與地方協力治理

本文是國立暨南大學水沙連人社中心研究團隊,以「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為方法途徑,在埔里「船山」地區執行社會實踐方案的初步研究成果。本行動研究聚焦在埔里「船山區域」的文化復振與地方振興課題,行動目標設定在如何透過在地文化挖掘,將家園地景轉化為可操作的觀光遊程內容。理論運用方面則以「文化真實性」(Authenticity)指標做為分析架構,闡述大學透過哪些創新治理機制,得以兼顧觀光發展與文化真實性。 狹長型的船山台地…

陳嘉霖 李瑞源 2019-07-31
彰化觀光發展困境

彰化觀光發展困境

在彰化縣前縣長魏明谷任內爭取到的台灣燈會主辦權,新縣長王惠美上任之後便以籌備時間太短、經費負擔太重為由放棄…

劉兆隆 2019-04-06
金廈合作:新區域主義的觀點

金廈合作:新區域主義的觀點

兩岸與邊境跨域合作議題 金門與廈門距離僅約2公里,航程約0.5小時。金廈合作既是兩岸合作的一部分,也有著地緣政治下邊境跨域合作的實驗性。金廈合作除了政治上的作用與民族情感的交流意義外,也為金門帶來經濟上的利益,影響金門的經濟發展。自2001年兩岸小三通後,金廈也開始正式的合作關係。筆者整理自2001年之後至今金廈合作共計約12項議題,可區分出四個面向: 一、交通經濟面向:小三通通案通航春運工作、金廈海底通訊電纜、青年農創;二、民生需求面向:人道醫療緊急轉診制度、金門自大陸引水計畫;三、休閒觀光面向:金廈海域泳渡全球華人接力公開賽、小三通金廈互訪遊程、金廈旅遊節、遊艇通航;四、生態環境面向:金門水鳥遷徙生態調查、金廈海域漁業資源放流活動、共同維護海域清潔行動。 金廈合作的面向可謂多元,合作交流的頻率也相當的高,合作項目大都與金門民生生活或經濟發展有關。 未來金廈尚待合作的議題不少,包括通電、通氣、通橋等,而與目前已合作的議題相較,顯有更高的難度,金廈合作也進入「深水區」。絕大部分的合作議題職權歸屬都在中央,因此在兩岸關係尚未和緩前,目前向前推動的可能性不高。此外,金門亦須明確產業發展方向,針對海西城市群南部產業空間,規劃鑲嵌式產業結構,鏈結泉州製造業和廈門高新技術產業,形成一個有效的合作機制。 中央權限與地方利益的競逐 以往兩岸或金廈合作模式大都是「政府對政府」模式。根據《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4-2條第1項規定:「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統籌辦理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訂定協議事項;協議內容具有專門性、技術性,以各該主管機關訂定為宜者,得經行政院同意,由其會同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辦理。」第2項規定「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或前項經行政院同意之各該主管機關,得委託第四條所定機構或民間團體,以受託人自己之名義,與大陸地區相關機關或經其授權之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協商簽署協議。」因此,兩岸涉及行使公權力或政治議題事項所簽署之文書協議,即由陸委會或陸委會委託機關團體與陸方簽訂。 此外,第5-1條第1項、第2項尚規定:「台灣地區各級地方政府機關…

劉佩怡 2019-04-04
以智慧治理化解傳統民俗與現代政策的衝突

以智慧治理化解傳統民俗與現代政策的衝突

隨著都市化與現代化的快速發展,台灣主要都市如:台北、台中、高雄等地逐漸發展成為具國際性的現代化都會區。在快速的現代化發展中,傳統文化仍然一定程度扮演著維繫地方、社會穩定的重要力量。 許多民眾雖然已經習慣西化的生活模式,在日常生活中仍保留許多傳統習俗,舉例而言,不少民眾每到農曆新年都會前往重要宮廟進香、為自己與家人祈求新的一年能事事順利、身體健康。中元普渡、媽祖遶境…等重要民俗活動,往往也吸引不少在地、甚至外地居民一同參與。 協助地方穩定、政策推動的幫手 地方宮廟組織除了作為宗教祭祀活動主要場所外,在傳統農業社會中更扮演著調解糾紛、協調地方大小事,維護地方穩定的重要角色。隨著都市化的開展,不少傳統宮廟仍保有維繫社會安定的重要功能,也成為我國中央與地方政府推動各項地方治理活動的重要合作伙伴。 每逢農曆新年期間,上至總統下至地方政府首長,多會到地方宮廟發放賀歲紅包,藉此與民眾近距離「搏感情」,以強化與人民的連結、爭取支持。而地方政府推動重要政策活動時,也會爭取在地宮廟的支持、合作推廣,以提升政策成功的可能性。 2017年台北市政府舉辦世界大學運動會前,便邀請台北市內主要宮廟及社區組織,以熱鬧的陣頭、樂隊或花車…等方式,參與市府舉辦之宗教嘉年華活動,吸引市民對運動會的注意,同時推廣台灣傳統文化予世界各國。 而民間宮廟團體也大多願意配合地方政府的政策需求,建立友善的合作關係,同時也有利於爭取政府更多的補助,達到互助互惠的功效。對於政府而言,宗教團體可以協助促進公共政策制訂過程中,有效的各方(政府、民間及其他政策利害關係人)對話,並參與政策設計、執行、監督及評估等工作(UNDP,…

左宜恩 2019-03-21
地方公共組織的新型態──行政法人

地方公共組織的新型態──行政法人

今年一月,臺南市美術館二館正式營運。該場館是日本建築師坂茂設計的時尚建築,開幕不久即遇上農曆春節,吸引許多遊客,成為社群媒體上的打卡熱點。從地方治理的角度,南美館除了二館外觀吸睛,其另一特別之處,為臺南市政府政於…

李天申 2019-03-14
地方治理需要政治及政黨改造

地方治理需要政治及政黨改造

由於地方政治生態的不良,造成政商關係、樁腳問題、派系問題、黑金問題影響地方政府與議會的決策過程頗為嚴重。使得地方在這些政治生態與封閉性決策過程中,忽略地方各級利害關係人(團體)、以及專家的意見,形成政商、樁腳、派系的利益高於地方的公益性、必要性與正當性,形成地方專家、利害關係人與團體與地方議會及地方政府之間不信任的鴻溝,也使得地方政府推動開放、透明化地方決策過程,或推動地方治理的發展,有實質上的障礙與困難。 依其他先進國家的案例,許多即使非常專業的議題,還是要視其影響的層面,有時候還是需要各相關的利害關係者或在地的民意代表或專家的參與,因為許多政策是涉及到地方長期的發展,以及需要地方人民與團體的表示意見與協助。 臺灣二十幾年來,各種議題的政治、社會運動,以及社會團體及網路的快速發展,民間及社區的確已經慢慢形成一股關懷的動力,包括地方在地的許多工作坊、社區組織、社區大學、在地大學等,都已經發展出一定的基礎與經驗,有時候我們也可以正面來看待未來台灣地方更開放、透明、更多監督力、以及各種公共參與制度的建立,希望這些發展對台灣地方政治生態的轉型與改造,應該還會有新的衝擊。 我們一面看國外的發展經驗與制度,一面也可以在反省與批判中,協助推進各種制度的建制與改善,也促成行政、議會及地方社會的反省及改革。 新北市的節電參與式預算、紐約911雙塔重建方案中公民會議參與討論及評估政府提案的案例,以及彰化海岸溼地保護工作坊的經驗。在這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代議者、行政官僚與人民、社會之間信任的成長,社會、經濟(企業)對政治與公共政策的關心,責任的增加,以及地方公共治理文化及行為的成長。 1991年我在劍橋參加一次劍橋西南工業區開發的公聽會,我們就可以看到不但有很多開發商及建商派人士參與(developmentalist),他們同時也邀請環境、綠色保護團體及人士參與(environmentalist),此外他們也邀請了許多歷史、文化、人類學者與專家參加(traditionalist…

趙永茂 2019-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