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紀實]從新冠肺炎看防疫與災害治理:科學與人文的省思](https://localtw.org/wp-content/uploads/2021/10/COVID19_RESPONSE_LOGO_ed_APRIL_2020.jpg)
[活動紀實]從新冠肺炎看防疫與災害治理:科學與人文的省思
亭仔腳於2021年10月2日(六)下午成功舉辦線上講座「從新冠肺炎看防疫與災害治理:社會人文與自然科學的對話」。在前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院長江東亮教授,以及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名譽教授趙永茂教授共同主持下,幾位分別具有醫學和人文社科背景的學者展開了對話。 顏慕庸醫師目前為振興醫院傳染科主治醫師。顏醫師早期曾主動投入2003年對抗SARS的行列,主持人江東亮教授因此表示,顏醫師的行為,可說是臺灣社會資本展現的例子之一。 顏醫師從2003年SARS的管制談起,強調「動線管制」…
![[活動紀實]臺灣新冠肺炎疫情的風險治理:歷史機遇、暴露度、脆弱度與韌性](https://localtw.org/wp-content/uploads/2021/10/lin20211002.jpg)
[活動紀實]臺灣新冠肺炎疫情的風險治理:歷史機遇、暴露度、脆弱度與韌性
亭仔腳於2021年10月2日(六)下午成功舉辦線上講座「從新冠肺炎看防疫與災害治理:社會人文與自然科學的對話」。在前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院長江東亮教授,以及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名譽教授趙永茂教授共同主持下,幾位分別具有醫學和人文社科背景的學者展開了對話。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林宗弘從災難治理分析臺灣的疫情防治,並認為可以與公衛角度互補。他引介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專家小組(IPCC)用於處理氣候變遷議題的社會風險函數,作為分析防疫的框架: 疫情風險(risk)=災害潛勢(hazard)x…
![[活動紀實]從新冠肺炎看防疫與災害治理:社會人文與自然科學的對話](https://localtw.org/wp-content/uploads/2021/10/ntu20211002.jpg)
[活動紀實]從新冠肺炎看防疫與災害治理:社會人文與自然科學的對話
亭仔腳於2021年10月2日(六)下午成功舉辦線上講座「從新冠肺炎看防疫與災害治理:社會人文與自然科學的對話」。在前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院長江東亮教授,以及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名譽教授趙永茂教授共同主持下,幾位分別具有醫學和人文社科背景的學者展開了對話。 江東亮教授首先簡介從公共衛生看防疫的幾項基本概念。若要阻絕病毒,則「入境管制」和「疫情監測」是首要的兩個要素。而在國境內,「群體免疫/社區防治」則是第三項要素,大家耳熟能詳的勤洗手、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以及疫苗接種等,都是疫情防治的重點。江教授提醒,「加零」並不是防疫的最終目標。從公衛的角度來看,重點在於如何處理可能染疫的風險人口、避免他們被傳染;一旦被傳染了,我們可以即時隔離患者給予治療,使其病情不至於惡化也不再傳染給其他人,就算有效的處理。 趙永茂教授則從民主治理的角度指出,疫情的管制,不只關係到國家的管控權力,更關係到國家與地方的權力分配與協力分工的問題、地方自主性與責任,以及社會的參與、協力和動員。同時,整個防疫治理與政策管理,涉及許多中央地方分權分工,需要建構多層次的協力治理網絡(multi-level…
![[活動資訊]地方創生政策與個案研討](https://localtw.org/wp-content/uploads/2021/10/20211029-地方創生個案研討橫式海報.jpg)
[活動資訊]地方創生政策與個案研討
面對高齡社會、低出生率與城鄉發展失衡…等問題的挑戰,政府提出地方創生政策因應,以2019年為我國地方創生元年,藉由地方政府、大專院校、研究機構、企業與在地組織…等單位合作推動相關方案,以夥伴協力之方式,探尋地方特色DNA、串連起地方的產業及歷史文化,期能創造地方生機、生意與生命,為地方永續發展開展出新的可行之道。 地方創生政策推動迄今三年,已有許多案例、典範,各有其特殊的在地傳統文化及產業發展脈絡,地方如何發展出自成一格的創生之道?地方事業又是如何從無到有,成為具有豐富創造力與行動力的成功案例?不同的典範之間,發展的要素有無異同?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台灣地方治理研究學會、中華政府與公共事務學會謹定於2021年10月29日星期五下午1:30至5:30,舉辦「地方創生政策與個案研討」線上研討會,期能藉由本次研討會的分享與討論,了解臺灣地方創新力的生成、發展與影響。 時間:2021年10月29日(五)下午1:30-5:30(1:15開始連線)地點:會前提供報名成功者Cisco…

只在夜間和六日工作的地方議會!?
在日本的「地方議會」(含都道府縣、市町村議會),全部的議員人數為3萬2千多人,總體人數是國會議員的45倍。但該國主要的新聞報導內容,盡是東京都千代田區「永田町」(國會)與「霞ヶ関」(各省行政中樞)的新聞。地方民眾因新聞報導大多知曉國會參眾兩院議長,但對於所屬縣份的議會議長或是市町村議長為何人?這可能就會難倒多數所屬的地方民眾。不少的情況是有些議員登上全國版的新聞,是因為該等議員發生「不祥事」(例如酒醉駕車、議會脫序言論、不當贈賄、猥褻女性、利用公務出國機會打高爾夫球等等情事)爆發後,才讓民眾知道地方議會議員為何許人也。…

跨區的地方治理願景
當代治理型態逐漸轉為服務取向的後官僚組織模式,強調彈性的原則制度以及組織分工,使得多層次治理以及跨域合作的動員方式受到高度關注且蓬勃發展。其中,大型開發計畫具備整合統一目標、建立作業項目的特徵,利於跨越各區域相互箝制的制度性障礙,在兌現項目願景的前提下,達到跨域治理的實踐意涵。本文章將從…
![[活動資訊]從新冠肺炎看防疫與災害治理:社會人文與自然科學的對話](https://localtw.org/wp-content/uploads/2021/09/20211002.jpg)
[活動資訊]從新冠肺炎看防疫與災害治理:社會人文與自然科學的對話
2020年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COVID-19)對全球造成重大的傷亡與影響,其影響可說是全面性的,不只是生命保障與經濟發展,還包括生活方式、國家管制、跨國互動與國際組織等,持續考驗各國政府治理能力、制度韌性與社會文化等,新冠肺炎的防疫與災害管理,不只是醫療、疫苗與防護的科學問題,還涉及許多社會與人文思考的面向。在新冠肺炎爆發初期,便有相關機構提及,臺灣將會是受損嚴重的區域,但是在我國政府官員的超前部屬、積極作為、相關廠商的努力配合與國人的配合下,臺灣努力維持在最小的影響規模下,另一方面,臺灣卻能在一片不景氣中,成為全球少數經濟能逆勢成長的國家。 新冠肺炎的影響太過鉅大,防疫與災害治理不只是醫療、疫苗與防護的科學問題,更與政治、社會、經濟與文化等有密切關係,對於新冠肺炎的發生與後續影響,需要多方面的討論與省思,因此我們特別邀請到臺灣大學前公衛學院院長江東亮教授與臺灣大學前社會科學院院長趙永茂教授共同主持,並請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林宗弘老師、振興醫院感染科主任級醫師顏慕庸院長引言,以及臺大醫院品質管理中心主任陳世英醫師、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左宜恩老師、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助理教授陶逸駿老師一起與談,希望藉由社會人文與自然科學的對話,為後疫情時代找尋新的方向與省思。 時間:2021年10月2日(六)下午2:00-4:00(下午1:45開始連線)視訊連結:https://meet.google.com/dxq-pccp-cya(Google…

地方領導的未來
政治制度要長期成功運轉其一特點是在面對不斷變化的環境中保有體制創新及按組織需要進行改革,以及能面對新的問題及需求時做出有效的治理,地方領導是達成上述目標的重要人物,這尤其在疫情嚴峻的今日更能體悟此重要性。因此,本文以Bentzen,…

地方議員對會議的想像
在議事廳打架、出位的言行、唱歌演戲、咄咄逼人又或是專業問政⋯⋯,這些可能都是大家對於議員開議的印象。隨著民主化進程,政治代議取代過去威權體制的一言堂,人民透過民主選舉制度選出代議士並為其發聲及履行公共事務。當中不論是國會議員或地方議員,他們為了履行人民委託並獲得下一次選舉的勝利,其必須進行選區服務及透過不同的立法行為為民服務,當中包括在審查法案、質詢、提案及投票等,因此會議成了議員重要的任務。因此,本文借助Freeman(2020)的研究向讀者們簡單介紹會議的類型有哪些,以及會議是如何運行的? 議員角色 研究議員的行為與角色,最根本的假設在於議員以連任為最主要目的(Mayhew,…

英國如何提升地方民主
政治與社會若要發展和進步,強健的參政機制是不可或缺的,而良善的民主不只需要人民廣泛地進行政治參與,同時也仰賴多元的政治甄補(Polit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