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方創生:數位田園都市戰略計畫
日本「地方創生」政策係已故內閣總理大臣「安倍晉三」於2014年起所推動的「地方版的安倍經濟學」。該政策希望透過中央與地方政府的協力,創造地方就業(優質工作機會)、鼓勵青年在地就業(或創業),從而打造一個地方新的地域經濟系統;而該系統能夠創造地方經濟「善的循環」,除了擺脫地方衰敗之外,更希望導引地方復興、地方再生與地方發展。 地方創生政策推動五年之後,2019年遭遇「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此時,日本內閣府的地方創生政策內容出現不小的政策轉向(與2018年大不相同);進一步言之,2019年之時內閣府統整地方創生政策第一階段推動的進程,並且著手規劃第二階段的地方創生總合計畫(2020-2024)。就2018年與2019年兩個年份的地方創生的基本方針計畫,最大的差別在於後者導入配合2016年日本內閣府推出的「society…
[活動資訊] 離島地方創生發展概況、問題與展望
行政院曾宣佈2019年是臺灣的地方創生元年,地方創生政策推行至今已有3年多的時間,在不同縣市已有許多的成功案例,對於臺灣本島的地方創生成果已有相關的發展與推廣,讓有志於從事地方創生的人們可以相互學習與思考精進之道,而與資源豐富的本島相較之下,離島的地方創生需求更形迫切。 然而,離島的在地經濟、社會、地景與文化等條件均有所不同,難僅以一套判準來審視地方創生的作法。對於離島地方創生經驗的深入討論,將能夠讓我們了解離島地方創生的發展現況與問題,嘗試提出更進一步的加強之道。 本次座談將邀請幾位離島地方創生的產官學代表,藉由與他們的線上對談,了解離島地方創生經驗、面臨的問題與挑戰,相互交流可以採行的作法與措施,也可以作為借鏡,有助於指出後續推動地方創生政策更加深化的方向。 時間:2022年8月6日(六)上午10:00-12:00主持人:紀俊臣(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客座教授)主講人:曾旭正(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教授、前國發會副主委)與談人:彭紹博(國家發展委員會國土區域離島發展處處長) 陳有擇(澎湖縣湖西鄉南寮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蔡志舜(金門古洋樓地方創生工作站負責人) 矢崎誠(日本在台觀旅業者,行銷四國) 高浩凱(島嶼綠Green…
地方創生案例的若干啟發
汐止禮門里傅玲玉女士所創立的中正社區發展協會、新竹市南勢社區米粉貢丸節、高雄市政府警察局進駐的諾北爾大樓反毒社區、新竹縣新埔鎮文山社區的農村再生計畫、台北中正區忠勤里食物銀行、台中行德宮發便當案例、北愛爾蘭社區治理的公民基地案例與台灣社區大學案例,以及南投竹山何培鈞先生的小鎮文創、萬華區出租國宅及基督教一粒麥子基金會的長照案例等。也顯示中外在發展成功的地方治理,需要有完整的協力策略與合作網絡,以及需要背後一股哲學、精神與制度的支持。…
日本總務省的地方創生制度
日本對於地方創生政策的推動,是全內閣各省廳所共同努力的目標;並非責成單一部會專責推動,主要推動的單位為內閣府地方創生推進事務局與內閣官房まち(城鎮)・ひと(人口)・しごと(就業)創生本部事務局。而就各部會來說,也會就其主辦政策如何創造地方繁榮、避免東京一極集中、讓人往偏鄉流動、增加地域出生人口等等事宜,推出各省廳(各部會)版的地方創生對策。例如「文部省」就地方大學如何增加地方大學的就學率,以及如何讓學生「在地就業」研提相對應政策;又例如「農林水產省」針對有意發展農業事業的企業免除部分的限制或是對於國有林地放寬使用者及面積的規定。而在「總務省」,業務內容接近於我國「內政部」,其致力於「連攜中樞都市圈」政策的推動,本文擬就其推動的措施及相關個案進行介紹與說明。 連攜中樞都市圈的政策意涵 一、針對人口急遽減少的偏鄉地區 依日本總務省所制頒的《連攜中樞都市圈推進綱要》,打造連攜中樞圈的用意在於日本全國人口持續銳減,偏鄉地區不只是「少子高齡化」,有些地方更出現了「無子高齡化」。預計到了2050年之時,約有兩成的市町村將成為「無人居住」的地域,所以日本學界所示警的「無人町村」或是「地方消滅」,已是日本各界所共同認知的事情。而如何集結偏鄉資源,形成區域共生體系,實為刻不容緩之事。 二、推動連攜中樞都市圈的目的 全日本共計有1,741個市町村區(含東京都23區),多數地方已是「少子高齡化」的現況,而為活化地域經濟、讓偏鄉居民安心生活,所以總務省致力於讓相當規模或是具有中核性質的城鎮,使該等城鎮與周邊市町村「跨域合作」,透過資源共享、互通有無,以提升區域經濟動能,強化都市機能,並增加地方生活關聯的服務內容。就這樣的做法來說,目標是設定在三大都市圈(首都圈、近畿圈、中京圈)以外的地方,輔導形成自立的都市圈。而這樣的做法相對於「平成大合併」期間合併的強烈手段,強調地方合作的作法係較為柔軟的應對措施。 三、活用《地方自治法》7種跨域合作制度中的「連攜協約」制度 相對於我國《地方制度法》,日本涉及地方自治體體制與規範跨域合作的規定為《地方自治法》,該法設有7種例示的跨域合作制度。其中,連攜協約制度不用設立法人組織,作法較為簡便,主要適用於處理跨域合作事務,諸如確立合作基本方針及事務責任分擔的制度。目前全日本關於「連攜協約」的締約總數為319件;而關於形成連攜都市圈的連攜協約數為240件,為該跨域合作制度主要適用對象。就其制度的主要精髓為「事務的共同處理制度」。除了簡便之外,這個制度的活用性高,參與者除了地方自治體之外,尚可包含「民間事業者」,這將有助於形成多層次、多樣行為者(multi-actors)的「城市區域」(city…
日本地方創生體制:觀光地DMO與案例
日本自2014年起大力進行「地方創生」政策,當時的「安倍晉三」內閣,從內閣府(行政中樞)到各省廳(部會),從中央到地方,從制度到實務、從都市到鄉村。該政策的推動務求上下一致、互通有無、截長補短,進而創造「雙贏」乃至於「多贏」的局面。 日本引進觀光地DMO制度的背景 日本內閣國土交通省「觀光廳」…
讓子弟留在大分縣安身立命
不論是日本或是臺灣,投入地方創生是整個政府體系的目標,須由中央及各級地方政府通力合作,不會是中央政府單一部…
[活動資訊]原民文化與原鄉創生
原住民族,是臺灣這座島嶼的真正主人。經歷數千年的傳承與發展,原住民族在這片土地上,累積深厚的文化底蘊,是臺灣的珍貴資產。我國於2005年正式施行「原住民族基本法」,行政院依該法核定55個原鄉,其中30個為山地鄉,25個為平地原住民鄉。這些原鄉,乃是原住民族的傳統居住地區,並具有原住民族歷史淵源及文化特色。依據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的統計,迄2020年9月30日,我國原住民人口數約為57.5萬,佔全台總人口數之2.4%,其比例雖然不高,但在各行各業均有卓越表現,在音樂與體育領域尤其出類拔萃。 政府自2019年起積極推動地方創生,希望為地方創造生意、生命與生機,期望藉由尋找地方DNA、凝聚共識,以達到人口成長、青年返鄉、發展地方特色產業等目標。對於原鄉而言,地方創生不僅助於原鄉的發展,更是使世人能更深入認識臺灣原民文化內涵的契機。 11/28(六)下午1點半,我們邀請到東華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石忠山教授主持,花蓮縣政府文化局吳勁毅局長及政治大學民族學羅恩加博士前來主講,也邀請到原住民族委員會王美蘋主任秘書、誠美社會企業陳百棟創辦人、桃園市政府原民局科長一同與談。 時間:2020年11月28日(六)下午1:30至3:30(1:00開始報到)地點: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4樓401教室 主持人:石忠山…
[活動資訊]客家地方創生與治理
臺灣是多族群共存的社會,客家人便是臺灣的構成族群之一,擁有自己的語言與悠久的歷史文化。臺灣客家文化曾歷經威權時期的壓制與同化,卻也展現堅韌的生命力持續傳承──1987年《客家風雲雜誌》的發行及1988年的「還我母語大遊行」引發臺灣客家運動,臺灣政治民主化開啟後,在客家人的努力與奮鬥下,歷任政府推動族群政策,逐步強化客家人的身份、語言與權益保障。 隨著時間演進,客家族群與聚落也面臨到新的挑戰──隨著臺灣成為高齡社會,高齡少子化、地方經濟弱化等問題日益加劇,部份客庄也面臨相同境況。2019年行政院推動「地方創生計畫」,希望能創造地方經濟、生命、文化與社區的新生,目前已進入第二年,許多客庄也投入地方創生活動,並且有不錯的成果。 然而,現今我國的客庄面臨哪些問題而哪些客庄急需創生的助力?又有哪些令人敬佩與感動的努力成果?有哪些新興的人力與創新方式可供開發與投入?以及現行法令規章有可供反思及修改之處?希望這場演講及討論會,能給予大家基礎的架構與看法,並進行實務經驗的分享交流。…
臺日合作《鶴鄉戀旅》,推動出水市地方創生
首圖說明:《鶴鄉戀旅》遊戲兼顧教育性質與地方創生之後端行銷,可以讓更多人認識這個日本地方創生成功的小城鎮。 臺灣教育部為了提升國內研究水準及建設世界級的頂尖大學,從2005年開始推行「邁向頂尖大學計畫」(2005年~2017年),為大學打下良好的教學研究發展基礎,2018年接續著「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更希望大學走出脫離現實生活的大學等學術機構的象牙塔(Iv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