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oll to top

政黨政治

Tag

[活動資訊]臺灣政黨政治發展的未來

[活動資訊]臺灣政黨政治發展的未來

我國選舉制度設計及《政黨法》之政黨補助制度,對政黨政治發展有所影響,以鼓勵發展全國性政黨為主,立法委員的並立制不利於小黨發展,雖然許多小黨積極投入立法委員選舉,卻無法在立法院的政黨席次獲得應有的回報,而現行地方選舉採取中選區,不會形成小黨發展的障礙,成為許多小黨可以競逐與發揮的場域。臺灣民主政治在兩黨競爭下,逐漸成為席次計算與爭奪的加總式民主,政黨間的理念與政策主張逐漸模糊,政黨匯集民意與相互對話的功能也有待努力,必須在選舉功能之外,尋求政黨政治發展的新契機。 環顧歐美許多國家的政黨政治發展,不論是英國早期的輝格與托利,亦或是美國的共和黨與民主黨,政黨之間是以理念與主張作為區隔,許多重大引領世界變革的政策,如大社會計畫與新保守主義,多來自政黨理念的倡議與實踐。此外,中央與地方層級議會的政黨政治,呈現多元競爭的發展狀態,以反應各地方的差異性與特色,並且中央與地方議會相互連動與相輔相成。而歐洲許多國家的小黨在地方議會有良好的發展,充分反應社會脈動、人民需求與新穎理念價值,帶動地方與中央政黨政治的變革,他們的經驗值得我們省思及參考。面對我國政黨政治的發展,不只是選舉制度與政黨政治關係的思考,更必須觸及政黨理念政策與人民的關係,此次座談會希望藉由探討國內外政黨政治發展,為我國的政黨政治找出新方向。 9/27(日)上午10點,我們邀請到臺灣大學政治學系蕭全政老師主持,台灣維新蘇煥智黨主席、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羅至美教授前來分享,並邀請到立法委員張其祿教授、邱顯智總召、新竹市議員劉崇顯召集人一同與會,期能借鑑歐洲小黨政治發展的經驗,為臺灣的政黨政治尋找不同的可能。 時間:2020年9月27日(日)10時至12時00分(9:30開始報到)地點: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7樓713教室 主持人:蕭全政(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兼任教授、前考試委員)引言人:張其祿(台灣民眾黨立法委員、國立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教授)主講人:蘇煥智(台灣維新黨主席、前臺南縣長)    羅至美(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與談人:邱顯智(時代力量黨團總召、立法委員)    劉崇顯(綠黨共同召集人、新竹市議員) 主辦單位:台灣治理協會、台灣地方治理研究學會、中華政府與公共事務學會 報名連結:…

亭仔腳小編 2020-09-12
[活動資訊]A Talk on the Divided Politics in Britain and the Challenges of the Local Small Party in Britain

[活動資訊]A Talk on the Divided Politics in Britain and the Challenges of the Local Small Party in Britain

北愛爾蘭的地方政治人物、政策倡議者、The director of the de Borda Institute, Peter Emerson將在1/8(三)晚上來訪,我們將舉行一個簡單的晚餐座談(talk),討論英國脫歐的分裂政治現象、英國選舉制度及地方小黨面臨的挑戰...等課題。 Peter這次主要是來觀選,他過去在北愛爾蘭有多次參加地方選舉的經驗,也曾經加入北愛爾蘭綠黨等地方小黨,是英國北愛爾蘭地方政治與選舉的活躍份子,因此也會針對台灣地方小黨的發展課題進行交流。 我們這一次的活動比較不拘於形式,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參加! 時間:2020年1月8日(三)18時30分至20時00分地點: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7樓713討論室主持人:趙永茂(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名譽教授)主講人:Peter…

亭仔腳小編 2020-01-05
地方治理需要政治及政黨改造

地方治理需要政治及政黨改造

由於地方政治生態的不良,造成政商關係、樁腳問題、派系問題、黑金問題影響地方政府與議會的決策過程頗為嚴重。使得地方在這些政治生態與封閉性決策過程中,忽略地方各級利害關係人(團體)、以及專家的意見,形成政商、樁腳、派系的利益高於地方的公益性、必要性與正當性,形成地方專家、利害關係人與團體與地方議會及地方政府之間不信任的鴻溝,也使得地方政府推動開放、透明化地方決策過程,或推動地方治理的發展,有實質上的障礙與困難。 依其他先進國家的案例,許多即使非常專業的議題,還是要視其影響的層面,有時候還是需要各相關的利害關係者或在地的民意代表或專家的參與,因為許多政策是涉及到地方長期的發展,以及需要地方人民與團體的表示意見與協助。 臺灣二十幾年來,各種議題的政治、社會運動,以及社會團體及網路的快速發展,民間及社區的確已經慢慢形成一股關懷的動力,包括地方在地的許多工作坊、社區組織、社區大學、在地大學等,都已經發展出一定的基礎與經驗,有時候我們也可以正面來看待未來台灣地方更開放、透明、更多監督力、以及各種公共參與制度的建立,希望這些發展對台灣地方政治生態的轉型與改造,應該還會有新的衝擊。 我們一面看國外的發展經驗與制度,一面也可以在反省與批判中,協助推進各種制度的建制與改善,也促成行政、議會及地方社會的反省及改革。 新北市的節電參與式預算、紐約911雙塔重建方案中公民會議參與討論及評估政府提案的案例,以及彰化海岸溼地保護工作坊的經驗。在這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代議者、行政官僚與人民、社會之間信任的成長,社會、經濟(企業)對政治與公共政策的關心,責任的增加,以及地方公共治理文化及行為的成長。 1991年我在劍橋參加一次劍橋西南工業區開發的公聽會,我們就可以看到不但有很多開發商及建商派人士參與(developmentalist),他們同時也邀請環境、綠色保護團體及人士參與(environmentalist),此外他們也邀請了許多歷史、文化、人類學者與專家參加(traditionalist…

趙永茂 2019-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