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oll to top
[活動資訊]重尋草根力—台灣公民社會的現況與未來

[活動資訊]重尋草根力—台灣公民社會的現況與未來

一個國家的強盛與偉大,除了國家體制與統治機器之外,需要有健全與活躍的公民社會,公民社會更是一個國家文明發展的象徵與場域。公民基於自由權與自發意識組成人民團體,這些人民團體依據自主性進行自治的工作,用以達成團體組織預設的目標,公民社會是自由、自發、自主與自治人民團體的集合體,更是民主政治草根力、監督力與行動力的來源。 我國在威權時期對於人民自由權與結社權等多所限制,難以形成健全與強盛的公民社會,當時多以民間社會稱之,或將其與反對力量劃上等號,卻也成為推動臺灣民主化前進的動力。解嚴至今已三十餘年,我國公民社會發展日益蓬勃,歷經數波政治改革與社會運動,我國的公民結社不論數量、類型、力量與影響力,都有大幅成長並名列亞洲之前茅,近年政府對於公民社會更是重視並成為協力夥伴。 本次活動期能藉由回顧我國公民社會的發展歷程,審視我國公民社會的現況,透過學者研究的觀點及第一線人員的說明,以及彼此的相互對話,為我國公民社會發展發掘新的方向與動力,也進一步檢視我國公民社會的發展與問題。 8/29(六)上午10點,我們邀請到政治大學社會科學院江明修院長,同時也是苗栗縣社區大學校長及創辦人前來分享,並邀請到臺北大龍峒保安宮廖武治董事長、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謝國清理事長、台灣全民食物銀行協會劉露霞秘書長、打造台灣藍鵲茶及楓樹窩石虎米的八百金股份有限公司林宜平營運長一同與會,討論臺灣宗教、社教、社福、產業…等面向的民間團體的發展經驗與課題,期能一起推動台灣公民社會在地方的深化與經營。 本次活動開放現場參與,請與會者進入台大社科院時,配合相關防疫措施;同時也會進行直播,敬請鎖定亭仔腳ㄟ地方治理的臉書粉絲專頁…

亭仔腳小編 2020-08-15
[活動資訊]綠能政策與地方合作網絡

[活動資訊]綠能政策與地方合作網絡

為了因應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課題,全球能源轉型的腳步正在不斷加快,臺灣政府也積極擘劃朝向低碳能源轉型發展的政策、策略。2009年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至今,推動成果包括臺電在彰濱打造完成100MW太陽光電廠,首座離岸風場「海洋風電」(Formosa…

亭仔腳小編 2020-07-07
[活動資訊]客家地方創生與治理

[活動資訊]客家地方創生與治理

臺灣是多族群共存的社會,客家人便是臺灣的構成族群之一,擁有自己的語言與悠久的歷史文化。臺灣客家文化曾歷經威權時期的壓制與同化,卻也展現堅韌的生命力持續傳承──1987年《客家風雲雜誌》的發行及1988年的「還我母語大遊行」引發臺灣客家運動,臺灣政治民主化開啟後,在客家人的努力與奮鬥下,歷任政府推動族群政策,逐步強化客家人的身份、語言與權益保障。 隨著時間演進,客家族群與聚落也面臨到新的挑戰──隨著臺灣成為高齡社會,高齡少子化、地方經濟弱化等問題日益加劇,部份客庄也面臨相同境況。2019年行政院推動「地方創生計畫」,希望能創造地方經濟、生命、文化與社區的新生,目前已進入第二年,許多客庄也投入地方創生活動,並且有不錯的成果。 然而,現今我國的客庄面臨哪些問題而哪些客庄急需創生的助力?又有哪些令人敬佩與感動的努力成果?有哪些新興的人力與創新方式可供開發與投入?以及現行法令規章有可供反思及修改之處?希望這場演講及討論會,能給予大家基礎的架構與看法,並進行實務經驗的分享交流。…

亭仔腳小編 2020-05-31
臺日合作《鶴鄉戀旅》,推動出水市地方創生

臺日合作《鶴鄉戀旅》,推動出水市地方創生

首圖說明:《鶴鄉戀旅》遊戲兼顧教育性質與地方創生之後端行銷,可以讓更多人認識這個日本地方創生成功的小城鎮。 臺灣教育部為了提升國內研究水準及建設世界級的頂尖大學,從2005年開始推行「邁向頂尖大學計畫」(2005年~2017年),為大學打下良好的教學研究發展基礎,2018年接續著「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更希望大學走出脫離現實生活的大學等學術機構的象牙塔(Ivory…

賴振民 2020-05-02
[活動資訊]地方議會的監督與發展

[活動資訊]地方議會的監督與發展

議會政治分別包括中央與地方層級,長期以來國人關注較多的是中央層級,對立法院有常態性與長期性的監督,如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定期評鑑立法委員的表現,近年也逐漸擴大監督的對象,開始聚焦於地方議會。 前美國眾議院議長歐尼爾(Tip…

亭仔腳小編 2020-04-17
全球與地方治理輻輳下的新區域主義

全球與地方治理輻輳下的新區域主義

新區域主義的興起 區域研究是一項跨學科領域的研究議題。基本上,區域研究中的「區域」可以區分為宏觀區域、次區域、中觀區域、微觀區域等層次。區域原是一個空間和政治概念,隨著區域主義的發展而被賦予經濟、政治、行政和社會意義(Stephen,…

劉佩怡 2020-04-10
關於臺中市辦理地方創生的看法

關於臺中市辦理地方創生的看法

地方創生緣起於日本,在日本為因應少子高齡化、人口減少、農山漁村的蕭條、及地方消滅等問題,過去所慣用的補助金制度,無助於問題的根本解決。在2012年後,重獲政權的自民黨與公明黨聯合政府,希望藉由地方創生綜合配套措施的方法,取代過去慣用的「補助金」手法,來振興地方發展(北村亘,2019)。而地方創生首先要做的就是確定需要進行地方創生的地點,以及該地點適合發展地方創生的DNA是什麼。 臺中市是臺灣中部第一大都市,地形呈現東西狹長,面積約2,215平方公里,就行政區劃來說,北與苗栗縣、新竹縣;南與彰化縣、南投縣接壤;東隔中央山脈與宜蘭縣、花蓮縣相鄰;西臨臺灣海峽。就地形地貌而言,大臺中都會區可謂依山傍海,由山地、盆地、臺地、平原所組成;東半部為雪山山脈,中央是臺中盆地及大肚臺地,大肚臺地以西則為沿海平原,西濱擁有綿長數十公里的海岸線,沙洲、石岸、濕地、潮間帶,在潮汐漲浪間,孕育出豐富的自然生態。 2019年底,臺中市人口數約有282萬人。為推動地方創生政策,國家發展委員會分析人口變化率、人口規模、居民收入等因素,並考量資源運用優先順序及地區居民經濟弱勢的情形,將全臺134處鄉鎮區列為地方創生優先推動地區,其中臺中市計有6區被納入適合進行地方創生,包括:和平區、石岡區、大安區、新社區、外埔區及后里區,以上各區近3年人口數的變化如下表1所示: 表1 臺中市地方創生優先推動地區近3年人口變化 單位:人 鄉鎮區2017年2018年2019年和平區10,94911,01510,902石岡區15,06614,95614,758大安區19,30319,26719,111新社區24,75414,95624,289外埔區32,18532,23032,224后里區54,48254,77554,666 資料來源:臺中市政府民政局人口統計管理平臺 茲就前述臺中地方創生優先推動地區、產業特色、人口背景、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李衍儒 2020-03-31